這是個老掉牙的笑話了: 電影【捍衛戰士】(Top Gun)在大陸的譯名是【好大一把槍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由於前面有篇文章談到兩岸用語不同,在翻譯上需要一致化的問題;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:
http://blog.yam.com/fishbone/trackback/4993529
裡頭提到,我們常拿來調笑一番、或覺得匪夷所思的大陸翻譯詞,有些只是故意扭曲、捏造的內容。
例如這一段:【這封信就在台灣的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。 依照信中所述內容,原本在台灣很簡單的一句話:「聽說貴公司最近有生產線上的約聘人員外流,是公司正在進行人事精簡嗎?」,在中國應該這麼說:「聽說貴公司最近有流水線的合同工腦流失?是在進行消腫嗎?」 】
很荒唐。但也不無可能。
有回,新聞報導北京因為奧運將屆,英文標示也變多了。但卻良莠不齊。
比如:販賣乾貨的店家,竟然招牌上寫的是【Funcked Goods】;言之鑿鑿,還播出了拍攝到街景招牌的畫面。(因為簡體字寫成「干貨」,「干」字是「乾」、也是「幹」字的簡體)
無論如何,就算真有這樣的說法或誤譯,也會慢慢地改正或phase out。台灣自己也有很多超搞笑的外來詞語啊。
更何況,很多時候,我們之所以覺得好笑,是因為不習慣。比如我看伊麗莎白女王的服飾,脖子上總要掛一圈很誇張的花邊;國會議員去開會,明明有頭髮卻要帶一頂白白的假髮,乍看讓我覺得....他們的審美觀有問題啊?
但這只是文化不同而已。奧黛莉赫本如果去到唐朝,恐怕會被當作醜女議論。
語言也是,它是溝通的工具,約定俗成是語言形成的方式之一,否則字典為何時常要大費周章的每年添加新字進去呢?